千年哈尼梯田 世界文化遗产
Millennium Hani Terraced Field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

元阳哈尼梯田:诗意的栖居在土地上

发布日期:2024-11-15 10:42:14   来源 : 乔木生南国    作者 :住在淮安    浏览量 :150
住在淮安 乔木生南国 发布日期:2024-11-15 10:42:14  
150


Vol.1

元阳


元阳,地处云南南部,红河上游元江之南,高山纵谷,无一平川。

古为傣族古国“勐达光”(汉译“哀牢国”)属地,今是云南红河州下辖县,新县城在山下的南沙镇(公共交通到达站)。



Vol.2

哈尼梯田


哈尼梯田,位于哀牢山南部,遍布红河州的元阳、红河、金平、绿春4县。

元阳梯田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区,其中规模最大、最集中的三个区域是老虎嘴、坝达、多依树,他们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,都在距离县城约2小时车程的莽莽群山中。

在山坡上铺陈开来的大大小小的梯田,云雾缭绕的村庄,冒着烟气的蘑菇房。它们是哈尼族、彝族等先民在这片蛮荒之地辛勤劳作了千年的杰作。



Vol.3

梯田历史


元朝王祯《农书》里形容梯田,“土石相半,则必垒石相次,包土成田。又有山势峻极,不可展足”。


南宋诗人范成大在《骖鸾录》里写道:“岭阪之上皆禾田,层层而上至顶,名曰梯田”,第一次让这种在丘陵坡地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田地有了正式的名称。


唐人樊绰在《蛮书.云南管内物产》内记载:“蛮治山田,殊为精好,浇田皆用源泉,水旱不损”。

哈尼梯田的历史,还可以继续往上追溯,哈尼族人的先祖是源于长江、黄河上游甘青藏结合部的高原古羌人。

哈尼族人没有文字,但是传唱至今的哈尼古歌中说,哈尼人先是在大渡河畔开创了他们的理想家园——“诺玛阿美”。后因战乱,哈尼人被迫迁徙,几经辗转,来到了红河南岸,在“瘴疠流行、野兽出没、人迹罕至”的哀牢山里, “凿山搭路,开山造田” 重新又打造了现在的哈尼梯田。



Vol.4

梯田核心区


老虎嘴梯田,以山势险峻、气势恢宏、布局壮观著称,整个地势呈两山夹一谷,形似怒吼的老虎。这片梯田为彝族人建造,而彝族图腾正是老虎,故此得名。

傍晚时分,落日余晖洒落在梯田里,晚霞映照在水面上,“天光云影共徘徊”。

坝达,意为离天最近的地方。以海拔800米的粟寨河为起点,形成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,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米的高山之巅,把麻粟寨、坝达、上马点、全福庄等哈尼村寨托入云海之中。3000多级的梯田宛如天梯,直达云霄。

多依树,哈尼族聚居村寨,明万历皇帝赐封的宗瓦土把总司署所在地。面积约9700亩,梯田从海拔1700余米的多依树向下延伸到红河谷。

周围高山环绕,一年有两百多天云雾缭绕,是观日出和云海的最佳观景点。如果你也喜欢赏月,电视剧里那种流云逐月的画面,在晴朗的多依树山巅不时上演。

阿者科,保存最完整的哈尼族村寨,哈尼族文化的核心展示区。

哈尼族人传统民居——蘑菇房, 以大树为寨神,敬畏森林和水源,“赶沟”“守山”和“木刻分水”制度等等传统文化在这里都能看得到。

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村寨公示栏,大大方方地张贴着村寨每月旅游收入和分红明细。中国基层治理的透明化在这个最小社会单元里得以体现,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发展在这里得到平衡。



Vol.5

诗意的栖居


海德格尔的名言:“生命里充满了劳绩,但还是要诗意的栖居在这块土地上”。一锄一耙中呈现着传统智慧,一木一石里洋溢着情感认同,怀揣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,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。

我想,元阳哈尼梯田,一定是“诗意的栖居”的最佳典范。

微信号乔木生南国






快速链接

关注我们
联系我们
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哈尼梯田景区
扫一扫关注我们
Copyright ©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元阳县农耕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云南曼辉科技有限公司
回到顶部